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

領匯(823) - 已更新

領匯(823)






今天收到網友F的一封電郵

Dear Mr. Ng,

 According to your lazy people method of checking the stocks monthly

if its price is < 10monthly Moving Average => sell it

If its price > 10 monthly Moving Average  => keep it


Now 領匯(823) is lower than the 10 Monthly Moving Average.

However according to XXX, 823 is the goal keeper.


I got quite some amount of 823, although got it at low price.

Should I now sell it according to your lazy people method?

If so, what other asset can be the goal keeper after selling 823?

Looking for your advice.


網友F


答覆如下:

小弟慣早睡,抱歉只能簡單地回答。

今天在看前公牛、湖人領隊Phil Jackson的新書Eleven Rings: The Soul of Success。裏面有個故事,可能會對你有幫助。有人聽了幾個小時佛經,覺得很煩,便問禪師:「佛經好複雜,聽極都唔明。能否用一句說話,將佛理說清楚?」禪師笑曰:「當然可以。Thing changes(世事無常)。」



如果讀過達利奧的文章,資產類別的本質,無所謂好與不好,一切視乎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的變化。例如:低通脹、低增長,大利債券(可參考這篇文章)。又例如低通脹持續,但增長優於預期,股票便會跑贏債券。



領匯跟其他REITs,本質比較上近乎債券及抗通脹債券(TIPS)之間,在低通脹、經濟增長乏力時,股價表現最好。過去幾年經濟不振,通脹也不高,解釋了爲甚麼用「倒後鏡選股法」時,領匯必定是鐵膽。但「知否世事常變,變幻原是永恆」?

近來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很好,美國經濟變成了低通脹、上升增長,這是股票的特快地,股票回報好,沽債買股便自會成爲主流,把債息推高(債價跌,債息會升),這對REITs便很不利。爲甚麼?要先解釋一個概念。

現在美國30年國庫債券的息率,是3.27%,正統(管理幾百億那種)的基金經理的思考模式會是:持有REITs,風險會比美債爲高(美債是近乎無風險的投資產品),回報一定要比美債高,才合理。究竟要高幾多才合理,無一定準則,我初初買陽光房地產(435)時,有7.5%息率,(據記憶)比美債高近4個百分點,當然後來兩者的息率差距越來越窄,那是後話。

圖: 美國30年國債息率 (資料來源按此)




我們先假設市場覺得持有領匯,回報要高過30年美債1個百分點,才算合理。例如美債是3%息率,領匯的「合理」息率便應該是4%。如果美債大跌,息率跌到比方說4%,那麼領匯「合理」的息率便是5%。股價自然會跌到吐血。

[更新]下圖是本地REITS息率減10年美債息率的變化,平均而言,本地REITS的息率,高10年美債3.5個百分點。現時兩者息差僅2%,值博率非常一般:

資料來源: Morgan Stanley

明白了當中的原理,便能應對。如果你認爲美國無可能經濟復甦,回到低通脹、低增長的局面,美債、REITs自然會復活;如果美國經濟,如小弟此時此刻的估計(隨時更改),必能東山再起,美債、REITs必定會大幅黯然失色。

至於之前寫過的十月線系統,原先的back test,是針對資產類別(asset classes),而不是個股來做,對於判斷領匯的股價,應無直接關係。但話分兩頭,美國長債ETF(TLT)早已跌破十月線。


(戰友道奇搭爹:(i)原則上不反對嘗試back-test十月線操作領匯,有何發現請告知;(ii)十月線系統月底收爐才定奪,中途(包括月底前的一天)不理會;(iii)如果之後真的按十月線糸統沽了領匯,請務必忍到某月升穿十月線,才按計劃買回,不要不要不要低一個幾毫又手痕,自作主張撈底。一個系統跟一下唔跟一下,可能大鑊過盲炒。搭爹完畢。)

上述的分析是學院派style。下面的分析是實戰派style

買領匯,單求息,應不及iBond。香港通脹到年底應該是4.5%,絕對高過領匯息率。

如果搏賺息又賺價,我會買高息的工業股。個人認爲(請自行判斷)

(出口導向型)高息工業股=現金牛+免費的美國消費復甦認購期權

 美國不復甦,袋6-8%息,起碼多過REITs一大截。萬一美國復甦,業績改善,估值提升,獲利空間可以很大。(我覺得是)輸糖贏廠的setup

忘記什麼守門員、排陣理論吧(理論分析要等N集後的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才能講到)。一隻股票,不會因為你給它一個身份,例如叫他做守門員,就會變成百毒不侵的...兩年前的排陣,前鋒叫做兗州煤業(1171)、保利協鑫(3800),當時兗州煤2X元,保利協鑫3.X元,搏的是日本地震後,大利煤業、新能源。結局當然很悽美…

P..S. 不過我可能有很大的bias,因爲我TATA出沽空了很多債的ETF。這點你要留意。祝你好運。

[更新]最後是Morgan Stanley做了一個矩陣,展示了美國10年債息和領匯跟美債息率差距,理論上如何影響領匯的合理值。如果美息升到2.5%,而息差維持在2個百分點,領匯的合理值為35元



下圖是美國10年債息近年的變化:



吳瑞麟
http://investhof.blogspot.hk
(聯絡電郵: lifeislonggamma@gmail.com)  




股皇暴跌 ,人人心情鬱悶 ,不如聽首歌來舒緩一下心情吧 :-)

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(三) –「納得就納症候群」上



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() –「納得就納症候群」上

 


上集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 (二),回答了網友S的提問:


最近檢視番自己過去幾年的交易紀錄,發現自己出出入入股市多年原來只係打個和。今日拜讀閣下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的文章,發現自己完全中哂入面所提及的問題。因為對自己做的決定冇自信,所以我每日會睇大量blog、財經資訊同forum「抄功課」,但越睇得多就越亂,買買賣賣完全無系統可言…


上集的建議,是避免加入新的測市指標,因為系統的變數越多,越難化解。然後應全力集中從交易單據,10次輸得最甘的交易中(指輸的金額,不是%),找出跟money management有關的犯錯模式。當時提議過10條問題,作爲檢討的切入點。

5月20日收到網友S的兩封回郵。

首封電郵:


首封電郵:

吳兄:

非常感激你解答本人問題!
其實由今年開始,我每次買賣後都會紀錄番我做相關決定的原因。開頭我以為好多時係因為自己不守紀律,但讀完你的文章後發現仲有其他因素令交易出錯(我真係對某隻股情有獨鍾)。呢排我已經暫停交易,希望可以儘快搵出自己的犯錯模式。

最後都要講多句thank you!

網友S


第二封電郵:

你好!

睇番過往交易記錄,輸得最甘就係2009年時買賣牛熊証,兼向下溝,起碼輸咗本金的10%,自此之後我已經冇掂任何衍生工具。

正股輸得較甘係2011年,當時自己係一名偽價值投資者,自以為Mr. Market 錯咗,就死揸爛揸,結果某股輸左50%先止蝕,另外都有啲輸左3x% 左右,唯一慶幸就係止蝕後啲股繼續free fall,甚至停埋牌。

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-15%止蝕,好彩都冇再輸大錢。

但問題亦開始出現,我對於止蝕非常敏感,每隻股都揸唔長。例如某股已有10%帳面利潤,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,後尾發現只係調整又唔會再買番,因為覺得現價比之前買入價高=貴、唔再抵買 (中哂你之前推介本「思考的藝術: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」入面所講的思考錯誤) 。另外有啲股明明都帳面賺緊比較多的又唔set好止賺,例如我$5買入,目標$8,隻股去到$7.8開始回,到$7, $6.5, $6 我都冇止賺,最後可能平手離場甚至倒蝕!

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(相對整個組合),以百分比計贏得最多反而係注碼較小的交易。今年有幾單交易,因為上述原因已經賺少好多好多。

………….

最後都要再次多謝你的建議!

網友S

[注:電郵有經過刪減及潤飾]
網友S的懊惱:唔止蝕輸五成?但過份敏感,就贏唔到大錢,震一震倉,買中股皇都無用。明明可以贏五成甚至更多,結果可能贏得5%甚至更少…


點解救?其實也不是太困難。只是又要借小弟與「自摸之達人」,在麻雀檯上交戰的「瘀事」來闡釋道理。

話說當日「麻雀聯賽」,打到季尾時,基本上是「一敗塗地」。季初時,打八圈大概可能輸一、二百,到季尾時,放低三、四百,甚至四圈輸一千都試過。輸完又輸,後來真的輸到終極無癮,斬手指戒打牌,只差點要跟「自摸之達人」絕交!

當年屢敗,自然「呻到樹葉都落埋」、「X到亞媽都唔認得」:「XXXX,真係好X黑仔!點可能次次都唔夠佢快架!」、「隻手真係臭架,食嗰隻牌就摸唔到,出銃嗰隻就摸到應一應!」

幾年後,苦心鑽研值搏率理論時,才無意地醒悟,當年打牌打到「一pat屎」,是因爲著名的心理病「納得就納症候群」作崇。

以下是「左傳」(全名:左穿右插投機者秘傳)對於「納得就納症候群」的記載:

患者:絕大部分是經歷過重大心理創傷的麻雀手或交易員。
病徵:焦慮,情緒起伏極大,聽覺變得異常靈敏(尤其是周遭雜音),嚴重缺乏安全感。坐立不安,缺乏耐性,口中經常唸著:「以快打快」、「走得快好世界」、「最緊要轉身夠靈活」等口訣定驚。

當年自己患上「納得就納症候群」的原因,就是給「自摸之達人」的連環「十番攻勢」創傷心靈的後遺症。不斷出銃後,打牌的自信心益發下降。明明副牌幾靚,食七番甚至十番的機會頗大,由於怕出銃,「有得食變成無得食」,反再輸多256元,「都係唔好咁搏」,只會降低要求,甘心改做五番,甚至三番,但求快快食糊了事,減低出銃的風險。

當年自以為好醒,其實是蠢過「豬頭炳」。(還是那句,枉自己仲讀那麼多書…)牌做細啲,捨七(番)取五(番),理論上是會快點食糊(但實際上另一回事,當中玄妙,容後解釋),但「有辣有唔辣」!由於食五番,實收得48元,比七番的96元,少了一半。以往出銃1鋪十番,食3鋪七番就能追凸。但改爲專攻五番,萬一給「自摸之達人」逮個正著,就要食6鋪五番,「利潤」才能由負轉正!

察覺了小弟的心理變化,「自摸之達人」打牌時,神情更加輕鬆。雖然我理論上食糊的機會率,是提高了;但他出銃大牌的風險,進一步降低。5鋪牌中,只要能夠食出1鋪(即命中率爲20%),都夠贏錢,心理壓力自然較輕,本來牌章已高我一截的「自摸之達人」,打牌時更加揮灑自如。例如副牌其實頗爛,或以奇兵取勝,打心理戰,「夾硬」擺出一副六章「清一色萬字對對糊」的格局(可能他總共只得五隻萬字),自己就會嚇得主動棄糊,而時間就會變成他的朋友,我的敵人。很多時就是給他摸吓一隻,摸吓又一隻地「入章」,開局爛牌變十番。

又例如大家都是「九章落地」,互相搏牌時,自己的心理壓力會大N倍。由於我搏輸時,會輸到爆頭,壓力自然大過玩俄羅斯輪盤。「自摸之達人」中棍都唔太傷,咪只會當俾水槍指住個頭,「哦,瀨嘢噃!」,就算中招,只會笑咪咪地拿張紙巾出來,抹吓個頭,推牌打過下鋪。

局勢發展下去,一方自然信心澎湃,劍氣長江,出招法道,更刁更狠;連環得手,以血餵劍後,信心再上一層樓,劍勢更形霸道,一劍平天下之勢,「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」,越打越旺,贏到開巷。另一方卻左支右絀,顧得攻時,防守又出破綻;顧得守時,只能背水結陣,死命防守,盼耗至終局,連「輸少當贏」亦不可。久守必失,久輸必頽,自我懷疑,呻吟不絕,自信全失,肝火沖天,粗口不絕,鋪鋪「暴走」,引頸待鑿,一敗塗地,土崩瓦解,理所當然!死亡旋渦,斯之謂也。

往事追憶至今,問大家一個問題:「學打牌,當學小弟,或是『自摸之達人』呢?」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吧!問題是炒股票不是打牌,打麻雀的心法,跟炒股票的心法,究竟有何關係呢?

答案:一理通,百理明,「以雀入股」,「雀道」化「股道」,實屬可能。興亡誰人定?盛衰豈無憑?智慧勝感覺,知識改命運。讓我們再一次借用新對沖基金之王達利奧(Ray Dalio)的獨門「麥樂雞」投資(及思考)心法(新讀者可以先參考舊文「周生生與達利奧」),去拆解當中奧義。

還記得「麥樂雞」心法的六字口訣嗎?就是:「先拆細,後分析」。而所謂「先拆細」,意指分析的起手式,是先將任何事情,拆解成不同的組成部份(component parts)。

其實前述打麻雀的故事,如果閣下心水夠清的話,
來來去去都是圍繞這三個因素:
(I)出銃時輸的番數;
(II)食糊時贏的番數;
(III)食糊、出銃的機會率。


(請好好記住這三個因素,因爲基本上以後的所有文章,都是從這三個因素出發,組合成爲無數策略。)

小弟輸到噴血的「長敗之形」組成部份:
輸時十番(256元),贏時五番(48元),就算有極高的食糊率(84.2%),也只打和。

「自摸之達人」贏到開巷的「長勝之形」組成部份:
輸時五番(48元),贏時十番(256元),(因此)極低的食糊率(15.79%),已足夠打和。

(計算打平百分率之法,容後交代。)

換句話說,「自摸之達人」牌章之精髓,不敗之因由,在於專注做十番大牌,只要出銃時輸的是「不入肉」的五番,久唔久食一鋪,已夠打和。人有六旺,勢不可擋時,九霄龍吟驚天勝,我若爲皇!

讓我們返回網友S 5月20日兩封電郵的提問,當中的關鍵資訊,可以大致歸納如下:

某股輸左50%先止蝕,另外都有啲輸左3x%,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-15%止蝕;
某股已有10%帳面利潤,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 (由此推論利潤率應低於10%);
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。

正如前述:一理通,百理明,「以雀入股」,「雀道」可化「股道」。以雀爲喻,網友S的牌風實爲:
(I)出銃時:輸10-15%;
(II)食糊時:贏少於10%;
(III)結果:微賺。

事到如今,問題的核心及解決辦法,漸有水落石出之狀。

症初斷,怎根治?文太長,手太痛,下期續。
吳瑞麟
http://investhof.blogspot.hk
(聯絡電郵: lifeislonggamma@gmai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