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注碼定輸贏」外傳(四)
話說塔雷伯仍爲投行打工時,每週都要開大會,跟其他交易員交流。有一次,被問及對於下週指數的看法,答曰:「我看有70%機會微升,升大約1%。」有同事忽然怒叫:「喂,明明頭先看你沽了一大堆期指!又玩忽然轉view呀?」塔氏答曰:「無呀,我無轉view呀!我都唔知幾有信心!」眾人即時爆笑:「看升但係就沽期指,服了你!」寸嘴回應:「你班友笑成咁,我覺得應該再沽多堆期指囉!」見塔雷伯認真如此,完全不像說笑,其他人丈八金剛摸不到頭腦,不知其葫蘆賣甚麼藥。究竟什麼驅使他「看好卻做淡」呢?
塔雷伯的著眼點,不在於事件出現的機會率(probability),而在於回報(payoff)。他估計,指數有70%機會升1%;但如果跌時,會跌10%。正因爲如果「爆冷」下跌的話,回報超高,做淡反而才是上算:
機會率(probability)
X 回報(payoff)
= 期望值(expectation)這算式,初中數學堂已教,人人理應滾瓜爛熟。但塔雷伯在書中超感嘆曰:「我畢生在投資界打滾,由於其他人不依靠這理論思考,所以大家永遠衝突不斷!挑我機的,可不是二打六呢,而是有MBA的菁英呢!他們老是只看機會率,卻永不看回報多寡!」
書中另一個例子是上述思維的極致:
假設你跟人對,你的勝出率是999/1000,勝出時贏到$1; 輸的機會率是1/1000,輸時會輸$10,000。賭唔賭得過?
答案:完全賭唔過。預期值顯示,長賭必輸。
例子想帶出的重點是:除非你參與的投機,跟數學教科書中的例子,回報都是固定不變(例如「擲銀仔」,擲中「公」,贏一蚊;擲中「字」,對等地輸一蚊),不然的話,考慮個別交易值博與否,或衡量交易系統的長期表現, 必須同時考慮回報的幅度,不然會落得經常贏(指贏的次數),但「圍大數」卻落得負回報的下場。塔雷伯書中的原文:
The
frequency or probability of the [win or] loss, in and by itself, is totally
irrelevant; it needs to be judged in connections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
outcome.
換句話說,不論賭博也好,投機也好,機會率(勝出的次數或打牌食糊的密度)跟回報(投機看中的回報或打牌食糊的番數),必須兼顧。這系列文章至今,反覆解釋的,其實就是這個道理。只是常人(包括以前的自己)的思維,都是置回報不理,所有的心神,都是放在提升勝出的機會率。
一旦你將上述的概念內化後,你可以透過設法控制回報和損失,來提升交易系統的長期回報。極端一點,你可以完全不依賴預測來交易,把報紙及收費股評掉入垃圾桶,仍然有利可圖。下期會交代相關概念的起手式。
吳瑞麟
聯絡電郵:lifeislonggamma@gmail.com
http://investhof.blogspot.hk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